今天有一則新聞,一位日籍女登山客在攀登富士山的途中,被落石擊中,過世了。朋友下午看到新聞,跑來問我:你下禮拜也要去爬富士山,會不會很危險啊?
我笑著回答他:對啊,我每天也是冒著被三寶撞飛的風險,騎著摩托車來上班。
人生本來就是處處充滿風險,也充滿了選擇,每天起床選擇吃哪間早餐不會食物中毒,選擇走哪條最熟悉的路,避免交通意外,選擇哪個伴侶,不會變成恐怖情人,看哪個有名的醫生,比較不會誤診,那麼,既然大家都已經這麼努力極力的避免危險發生,但是,意外仍然充斥在身邊,在新聞上,甚至在我們身上,而我們唯一能做的,就是做最好的準備,做最壞的打算,因為我們的人生,唯一有權利決定要用怎樣的姿態活著的,只有我們自己。
我非常喜歡一部摩根費里曼與傑克尼克遜拍的老片,叫做bucket list(中文翻譯為:一路玩到掛),電影描述兩位癌症末期的病人,在生命的最後歲月裡,逐一完成生命中未完成的願望與遺憾,片尾摩根費里曼最後回到了家中,緊緊擁抱著老婆,在昏暗的燈光裡激情的脫下彼此的衣服,耳鬢廝磨,然後,病發倒下了。
看到這裡的時候,我的淚水怎麼也止不住。
正是因為對於生命的極度熱愛,正是因為我怕死,所以我更努力的在活著的時候,用力的活著,奔跑著,而我也希望,在生命嘎然而止或是躺在病床上的那刻,我的腦中流轉的是我所愛過的人,我所走過的路,我每一片曾經踏過的土壤,我記得的,與記得我的,都是在生命歸零之後,唯一能夠證明我們曾經努力活過的證據,而不只是,某個納骨塔裡面的,某一位某某某。
圖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(北韓),平壤
萬壽台。